• 这是标题
  • 1

基本过硬的木偶艺术家—谭志远

   

第一篇插图.jpg


仗头木偶的表演主要有“举”“捻”“走”三功。这三功掌握好、配合好木偶的表演一定栩栩如生、维妙维肖。提起这三功就使我想起原中国木偶艺术剧团的付团长、国家一级演员谭志远。

谭志远1960年考入中国木偶艺术剧团学员班。十四岁的他稚嫩的面庞不时露出山东人的倔犟劲头。大家亲切的叫他“谭子”。团领导贯彻“继承发扬民族文化遗产”的宗旨,把学员送到湖南木偶皮影剧团师从著明木偶表演艺术家李海轩先生。

“举”是仗头木偶表演最基本的功夫,李老师要求木偶举起来要稳、要正。1962年正值我国三年自然灾害,瘦弱的小谭把腰带一勒,练起第一功。举十分钟,过两天加十分钟,一直举到一小时,他还往木偶头上加泥巴,增加了重量,更锻炼了手的腕力。练就了演木偶的第

一功。

  “捻”木偶的双手分别用杆子来控制,两根杆子在演员的一只手中,木偶双手前、后、上、下午动,全演员捻动双杆,小谭为练此功,在吃完饭后用筷子还要练,手指练的摩出水泡。木偶杆杆粗细不一,可在他手中运用灵巧自如。

“走”仗头木偶没有腿脚,步法全由夫,演员表现出来。当年学的是传统戏,生、旦、净、丑,喜、怒、哀、乐步法不一样。要体会如何走,小谭天天穿上厚底靴,揣摩生、净的走与跑,抬腿踢脚的感觉。崴了脚揉揉继续练。

“谭子”刻苦练功受到李老师的赞赏,在吃饭时李老师把小谭叫到他卧室,给小谭的菜里添点麻油(三年自然灾害时政协委员享受特供)。李老师毫无保留的向他传授绝技。“拦马”中诙谐机智的焦光普,“芦花荡”中粗憨威猛的张飞。小谭一招一式继承前辈的演技,成绩卓越。

他回到北京后,又学习了陕西式的基本功。又不断向剧团老师们学习,练就了仗头木偶过硬的基本功。先后排演了近百台大、小剧目。“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草原红花”中姐姐的操纵,都受到观众的好评。他从1963年起就参加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的木偶戏表演。1983年参加由谢添导演的“小铃铛”续集,他接过1963年版关维吉老师演的小铃铛木偶,出色的完成拍摄任务。他多次出国访问演出,并获国际表演奖。

1972年,中国木偶艺术剧团招来了一批学员,为培训新生力量,派基本功扎实的“谭子”去担任班主任,这样他暂离午台登上讲台。“艺校”第一次设木偶班,没有经验,没有教材。老艺人带徒弟是口传心授,现在教这些初中毕业生谈何容易。谭老师为教好学生,跟

他们同吃同住同练功。根据他学艺的心得编写出教学大纲,为木偶基本功的学习增添了理论知识。提高了学习进度。1976年天津市成立木偶剧团,第一批学员聘请谭老师去教课。大连、锦州、内蒙等地都有谭老师的学生。学员毕业后都是剧团的主要演员,多次获个人、集体演出奖,有的演员还获国际大奖。

如今小谭已成老谭了,近花甲之年的他,对追求一生的木偶戏放心不下,仍不辞辛苦奔走全国各木偶剧团,孜孜不倦、热情耐心的向青年演员传授技艺。衷心祝愿“谭子”永葆艺术青春、身体健康。                                

                                                                           —转自《中国木偶皮影》,许正利,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协会,2016年6月第33期




点赞0

我要留言

全部留言0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