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源远流长从头说
3、代表人物
蒋海龙(1950年—2006年),男,江苏泰兴人,中共党员,国家二级演员,生前为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会员,江苏省剧协会员,剧团兼职导演。1958年进海安儿童京剧团学艺,1960年考入江苏省戏校,1965年进泰兴县木偶剧团。1973年随团上调扬州市木偶剧团。1999年由剧团委派,在扬州文化艺术学校木偶专业班任木偶操纵表演老师,兼班主任,为培养新一代木偶剧演员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多年的艺术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舞台演出和舞台管理的经验。他先后在《火焰山》、《三打白骨精》和《嫦娥奔月》中操纵孙悟空和逢蒙,很有特色。1971年开始兼职导演工作,协助常骥良先生导演了木偶京剧现代戏《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和神话木偶剧《火焰山》、《三打白骨精》及儿童木偶剧《马兰花》。1984年重返省戏校,进修导演艺术。回团后再次协助导演常骥良先生,复排了《嫦娥奔月》。1995年协助焦锋导演了《琼花仙子》。
他生前多次随团至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香港,参与访问演出和商业性演出。1991年至1995年,在中日合作《三国志》剧组中担任曹操等主要角色的操纵。
华美霞 女,1947年生,中共党员,江苏泰兴人,国家一级演员。曾任江苏剧协理事、扬州市文联委员、市剧协副主席、扬州市一至四届政协委员。曾出席扬州市第二次党代会、江苏省第四次文代会。
她1962年考入泰兴县木偶京剧团学艺。从艺四十多年,曾在剧团排演的大型现代戏、神话戏、儿童歌舞等剧(节)目担任主要角色。主要代表作有《沙家浜》中的阿庆嫂、《红灯记》中的李铁梅、《红色娘子军》中吴清华、《三打白骨精》中的白骨精、《火焰山中》中的铁扇公主、《嫦娥奔月》中的嫦娥、《小虎买瓜》中的小虎等。1981年华美霞以“嫦娥”一角的表演,荣获扬州地区“优秀演员奖”。同年年底,去北京参加第二届全国木偶皮影戏调演,获文化部颁发的“演出奖”。《嫦娥奔月》选段参加了中央新闻电影厂《中国木偶艺术》的拍摄,该片在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播映。1984年夏该剧和《三打白骨精》首次赴日本在三十四个大、中城市巡演两个月,她表演的“嫦娥”、“白骨精”两个主要角色,观众赞扬“艺术高超,世界一流”。她多次参加国际文化交流和演出活动。1990年至1994年赴日本、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演出。1997年夏,受文化部委派,去巴基斯坦讲学。1999年受扬州市文化艺术学校聘请,担任木偶剧班木偶操纵表演专业主教。为河南省郑州市、江苏省南通市和扬州市培养了木偶操纵演员共35名,现大都成为各剧团的中青年艺术骨干。2006年夏,参加“江苏省精品剧目工程”《琼花仙子》的复排演出,担任艺术指导。多年来,华美霞的艺术成就在艺术界产生过广泛影响,众多中外媒体都作了多次宣传报道和评论。
焦 锋 男,1941年生,江苏兴化人,中共党员,国家一级导演,国际木偶艺术联合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秘书长、顾问。
出生于提线木偶艺术世家,上世纪50年代末从江苏省戏剧学校毕业进入南京市木偶剧团从事木偶艺术工作。1977年调至扬州市木偶剧团,先后任演员、编导、演出队长、副团长。80年代初专职从事导演工作至今。他从艺50年来,先后创作、排演了《猪八戒出世》、《武松打虎》、《孙悟空闹龙宫》、《阿福》等50余个木偶剧(节)目,许多剧目曾在国家、省、市级会演中获奖,成为剧团常演不衰的保留剧(节)目。其编导的《扬州木偶艺术集锦》在国内创下了公演近3000场的纪录,一些节目参加国际艺术节和文化交流演出,获得好评。1995年他导演的大型儿童神话木偶剧《琼花仙子》,曾先后荣获江苏省第二届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第八届“文华新剧目奖”、“文华导演奖”、第六届中国艺术节“优秀剧目奖”。
1991年3月,中日合作演出大型木偶剧《三国志》,焦锋任中方导演。1997年6月,受文化部委派,以中国木偶专家的身份赴巴基斯坦讲学,并编排了神话木偶剧《孙悟空闹龙宫》。2001年退休后,曾先后应邀赴浙江杭州、湖北武汉、福建晋江等省市拍摄电视片和编导新戏,受到好评。
近年来,在《中国戏剧》、《剧本》、《剧影月报》等国家级和省级报刊发表了《猪八戒出世》、《孙悟空闹龙宫》、《新三打白骨精》等大、中型剧本以及《木偶剧导演艺术初探》、《木偶戏剧本创作特色》、《木偶哑剧的创作》、《木偶剧导演艺术及创新》、《国外木偶艺术大观》等多篇学术论文。
2002年3月,焦锋受聘担任文化部第十届文华奖评奖委员会委员。焦锋的个人艺术档案已被收入文化部艺术司专家库和《江苏当代戏剧家》、《中国戏剧家大辞典》。(见图6)
宵节联欢晚会”的演出,江泽民等国家领导人观看过她的表演。她的《扇韵》参加了第五届中国艺术节的演出,获“演出奖”。她在国外的表演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很多外国朋友、华侨都说:中国木偶魔术,不可思议。
她撰写的《木偶花旦角色初探》、《木偶艺术的生命在于不断创新》、《谈独舞“双扇扑蝶”》等多篇论文在《剧影月报》、《艺术通讯》、《中外文化交流》上发表。
1992年受剧团委托,颜育执教于扬州文化艺术学校木偶专业班并兼班主任。她认真教学、严格训练,毫无保留地把技艺传授给下一代,现在这批学员已成为剧团的中坚力量。
封保义 男,1951年生,江苏泰兴人,中共党员,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中国舞台美术协会会员,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理事。
1970年进团,师承贾小奎、殷大宁,学习木偶制作。先后参加了《红色娘子军》、《小虎卖瓜》《木偶集锦》等剧(节)目的木偶制作,主持并参与了《猪八戒出世》、《嫦娥奔月》、王 芸 女,1959年生,江苏扬州人,国家一级演员,江苏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扬州市劳动模范。自1977年从艺以来,她在各种不同风格的剧(节)目中,塑造性格迥异,个性突出的人物角色。如大型木偶剧《白蛇传》中美丽善良的白娘子;《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阴险毒辣的白骨精;《火焰山》中冷艳泼辣的铁扇公主;《琼花仙子》中活泼可爱的孩子王福宝等。其中,她为嫦娥的配音,受到原扬州专署通令嘉奖;在《琼花仙子》中“福宝”的成功表演,使她荣获第二届江苏省戏剧节表演奖。
2000年9月王芸表演的《扇韵》在第二届全国木偶皮影金狮奖大赛中获“表演奖”。
她在剧团新创剧目《阿福》中担任小女孩阿禧一角的表演,借鉴了现代体操中“女子带操”的技巧,创造了一套新颖别致的“木偶绸带舞”,体现了传统与时尚相结合的创造理念。
王芸先后赴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艺术节和文化交流演出,其表演得到国际友人的高度赞赏。
2005年夏,她自费学习川剧木偶“变脸”绝技。通过刻苦钻研,反复练习,能熟练地单人操纵木偶在瞬间变出红、黄、蓝、白、黑等8种不同形象的木偶脸谱,继而表演“喷火”,填补了江苏木偶表演的空白。她先后在《中国文化报》、《剧影日报》等报刊发表了《我演胖福宝》、《心领神会演木偶》、《木偶角色的表演》等多篇文章。她的传略被收入《扬州人》文集。
1、剧目沿革
清代中叶以后徽剧成了扬州演出兴旺的大剧种,而在扬州附近流动的木偶戏,不可能不受其影响。加上封建社会的木偶艺人,社会地位卑下,文化程度偏低,没有能力创作剧目和曲调,因此木偶戏往往搬演徽剧剧目,如《滚鼓山》、《空城计》、《阴阳河》、《郭子仪上寿》等戏,都是徽剧剧目。这也可以作为清代扬州木偶戏吸收徽剧的佐证。(见图19)
清末,京剧成了全国性的大剧种,徽剧日渐衰微,于是在泰兴、泰县、如皋、靖江等地活动的木偶戏,在原徽剧曲调中又渗合了京剧唱腔。据老艺人钟万寿回忆,他十一、二岁进班学演木偶戏时,唱的就是老徽调。他举《空城计》中诸葛亮的唱词为例,京剧的唱词是“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而原来徽剧的唱词是“先王爷跳檀溪如同风送,跨下了的卢驹如赛蛟龙。”这正是木偶戏吸收京剧的例证。此后京剧常演的《追韩信》、《徐策跑城》、《路遥知马力》、《武家坡》等戏,被搬进了木偶戏中,更加丰富了木偶戏的上演剧目。这一情况,一直延续到解放后的五十年代中期。
1957年泰兴县木偶戏班正式登记后,县文化馆的文艺工作者帮助木偶剧团在剧目上进行改革,排练了《歌唱河网化》等配合形势宣传的新节目。六十年代中期,禁演古装戏,这时地方政府对木偶剧团正式派进了编导人员,创作、排练的现代戏《海防前哨》、《杨根思》、《消息树》等剧目,在木偶造型、舞台美术、特技设计和操纵表演上都有了较大的突破,如在蓝天白云盘旋的飞机,海洋里破浪而行的军舰,公路田野上行驶的汽车、坦克,不但丰富了木偶舞台上的空间层次,也使得新颖的木偶戏更加偶化。接着又创作上演了《看女儿》、《小虎卖瓜》等剧目,并移植了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奇袭白虎团》等剧目。其中部分创作剧目参加了1975年的全国木偶皮影戏会演,获得好评。70年代起又改编上演了《火焰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嫦娥奔月》;80年代的《猪八戒出世》;90年代的《琼花仙子》(见图3-1)和进入新世纪的《三个和尚新传》、《白雪公主》(见图20、21)等剧目。
2、创作特色
木偶戏剧本和戏剧剧本结构一样,一般也分纵横两个方面。纵的方面包括一出戏有几条情节线;横的方面,照我国文章的手法,可称起、承、转、合,即一出戏有多少发展阶段,根据各个不同阶段去分幕分场。但木偶戏剧本剧情要求头绪简单,情节线索采用“一人一事”的形式为宜。清代戏剧作家李渔曾说过“头绪繁多,传奇之大病”。木偶戏乃擅长演出传奇故事的剧种之一,故他主张的“立主脑”、“减头绪”的编剧理论,同样适用于木偶戏剧本创作。
木偶戏是通过真人(即演员)操纵木偶在特制的木偶小舞台上进行表演的剧种。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由真人去体验剧中人物的七情六欲,再通过手中木偶去表现角色的情绪,从而完成角色创造任务。故木偶戏的演员,实质上是一个真人(演员)“体验”和假人(木偶)“表现”的“两结合”的艺术创作过程。因木偶是一个个面无表情变化的“偶像”,它的“中枢神经”和一举一动,则完全依赖演员去控制和操纵。木偶既是无生命的偶像,必然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探讨木偶戏剧本创作特色,以求扬长避短,就成为木偶戏的一个重要课题。
1、多样的题材
木偶戏悠久的历史,给木偶戏剧本创作带来广阔的驰骋天地。内容方面: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大千世界,古今中外,甚至花、鸟、虫、鱼,玩具用品(拟人化)都可敷衍成戏。古装、现代、神话、童话、寓言、小品、哑剧等都可以写;京剧、歌剧、话剧、舞蹈、杂技都可以演。题材的广泛性,演出的多功能,使木偶戏成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尤受儿童少年青睐的艺苑奇葩。
2、动作的艺术
在戏剧剧本中,作者所要塑造的人物,是通过他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其思想性格的。所以有人称戏剧为行动的艺术。而木偶戏要求动作性更强。“动作”是木偶变“活”的基本要素。今日木偶面部口、眼、舌、眉等虽能活动,但只是局部的、间断性的,那连续不断、细致入微的面部变化,如果要求木偶面部肌肉张弛自然,是不必要也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木偶戏剧本里的台词、唱腔要有动作性。木偶可以借助增强动作来弥补面部表情之不足,从而准确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冗长繁琐的对白,成套的唱腔(指缺乏动作性)都是不足取的。在木偶戏中借助动作表达情绪、刻画人物的成功例子是很多的。如杖头木偶戏《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孙悟空因“三打”,遭到唐僧的怒斥,被贬回花果山。当孙悟空洒泪拜别师父时,孙悟空合着低沉的音乐节奏,一步步地走向唐僧虔诚拜别,遭唐僧拒绝。悟空左拜右拜不能如愿,无奈运用分身术,立时化为几个悟空四面参拜;接着又和八戒、沙僧拥抱惜别后,才猛一跺脚,缓缓腾空而去。在这段戏中,运用木偶角色的走、拜、拭泪、拥抱、抽泣、跺脚、腾空等一系列动作,把孙悟空含冤负屈的情绪和师徒、兄弟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观众深受感染,为孙悟空洒下同情之泪。“此处无声胜有声”,具有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上世纪60年代,扬州木偶剧团曾排演现代木偶京剧《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剧。在《智取威虎山》中“打虎上山”和《沙家浜》里“智斗”等场次中,因能充分发挥木偶动作性强这一特点,加之杨子荣打虎时老虎栩栩如生的表演和阿庆嫂当场擦亮火柴,胡传魁、刁德一接烟、点烟、吐烟等一组惟妙惟肖的动作,展现了木偶戏能人之所能的高超技艺,深受观众赞赏,但如果让木偶去演《红灯记》里“刑场”这样重头唱功戏,那就扬短避长,令人乏味了。
3、偶味
木偶戏剧本结构要有情趣性和注意运用夸张的手法。这里所说的情趣,即“人情”与“偶味”的结合。“偶味”即木偶的行为举止都带有一种“稚气”。
此外,木偶剧对儿童的教育、娱乐作用亦不容忽视。在孩子们的心目中,舞台上一个个木偶都是有血有肉的小生灵,孩子们对小木偶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儿童们爱玩具、爱看连环画、爱听讲故事,而木偶戏中木偶就是一个个“活”玩具;木偶戏一个个场面就是一幅幅流动着的连环画;而一出木偶戏的本身,就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故事。木偶戏(指儿童题材)为孩子们服务,可以起到比其他艺术品种更好的“寓教于乐”的作用。
总而言之:木偶戏剧本,重在表现,少说多动,虚实相间;大胆想象,题材不限;立意鲜明,“偶味”盎然。
3、木偶哑剧
“哑剧”据《辞海》介绍,是从古代战争、狩猎等舞戏演变而成。公元前三世纪,罗马出现了正式的哑剧演员,戴着面具表演,并有合唱队伴唱。而哑剧的最初出现,是在古代印度和埃及发展而成的一种无声表演的艺术形式。而后随着历史的进程,哑剧已发展成世界性戏剧。中国上海在1994年3月间曾举办国际哑剧节。我国一些著名哑剧演员和国际哑剧艺术家相继登台献艺,受到上海广大观众的欢迎。哑剧小品《吃鸡》,以其生动逼真、幽默谐趣的表演,征服了全国亿万电视观众,由此哑剧在中国开始走红。扬州木偶戏除了模仿演出京剧剧目以外,还演过话剧、歌舞、杂技以及地方戏曲,而哑剧却是从1989年开始创作和排演的。(见图22)
艺事艰难贵进取。1989年,国内演出市场已不太景气,木偶戏亦然。正是强烈的生存竞争意识,促使创作者把目光投向当代观众,在适应观众上下功夫。实践证明,戏剧只有适应观众,才能争取和吸引观众。正如著名戏剧家曲六乙所云:“剧作家必须洞悉作为审美主体的观众——他们审美的需求,审美趣味和审美心理活动,然后去适应观众。如果违背观众审美需求、审美趣味和审美心理活动,他们就不愿看。”扬州木偶剧团导演焦锋,近年来陆续为剧团创作、排演了木偶哑剧《武松打虎》、《童女斩蛇》《八戒化斋》、《鸭趣》(见图23)、《胖子和蚊子》(见图24)等10余个木偶哑剧。这些剧目,深得观众好评。如:1992年3月9日至 4月24日,扬州木偶剧团在南京演出45天,上述剧目和其他木偶小戏,组成了一台《木偶艺术集锦》,连满154场,有10余万观众看了演出,获得了“演出超百场,誉满石头城”的效果,尤受少年儿童欢迎。这些哑剧,已成为剧团保留剧目,并成为对外进行文化交流的主要剧目。如《武松打虎》、《童女斩蛇》等剧,曾赴日本、澳大利亚、伊朗参加国际艺术节演出活动,同样受到国际友人和有关学者、专家的赞扬,誉为“第一流艺术”,观众往往看得“如痴如醉”。
木偶哑剧能够如此受到中外观众青睐,首先是高品位。新编的哑剧《童女斩蛇》,原为我国流传很广,以歌颂“自古英雄出少年”为主题的传奇故事。剧中小主人公李寄,是个年仅14岁的古代女孩。她年小志大,剑术不凡,敢于只身独闯蛇窟、斩蛇除害的英雄行为,向为人民所赞赏。为了突出李寄的飒爽英姿,作者在编导这出戏时,结合剧种特点,设计了“剑舞”。当雄鸡一唱,舞台上呈现“晨练”的图画:晨曦中,李寄呈“剪影”造型,随着灯光渐亮,李寄缓缓地转过身来,英武地持剑“亮相”。接着在音乐声中开始练剑。她时而轻挥缓舞,时而剑花翻飞,配合优美洒脱的身段,较好地体现了主题。李寄在和巨蛇搏斗时,通过跳、跃、腾、挪等动作,以展现她一往无前、誓死除害的英雄气概。凭借这些动作组合,藉以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为了加强剧目的时代感,在此哑剧中,作者还根据当代观众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心理,借鉴了一些现代舞蹈语汇,创作了“群蛇狂舞”。在这个舞蹈中,借用了“迪斯科”音乐旋律,在频闪灯光下,通过几条色彩斑烂的小蛇的扭动、盘缩、伸颈、飞窜等动物特征,来渲染蛇窟的特定气氛,增加艺术感染力。木偶哑剧的创作需要熟悉、掌握剧种的特色。而节奏明快、动作性强是木偶戏主要特色之一。虽然展现宇宙万物,表达人间万象,木偶戏可谓得天独厚,但木偶戏毕竟是依赖木偶演戏的剧种,故它有一定的局限性。如面部无表情变化,人物复杂心理展示较难,念白和唱词都不宜冗长等。而哑剧可以运用动作来表达剧情,展示人物的喜怒哀乐又是它的长处。如低头表现沉思或腼腆;摇头表示不愿意或无可奈何;手舞足蹈表现喜悦快乐;而颤抖、抽泣表示愤懑或悲痛等等。
第二、夸张的表演,也是哑剧运用“偶味”来体现剧情的一种好方式。如新编剧本《拳击场上》,内容是表现国际拳击运动员之间友谊的。剧中一名壮实矮小的黑人选手和另一名人高马大的白人选手在拳击比赛时,黑人选手一拳把白人选手的脑袋打了个360度大旋转;接着白人选手又一拳还击过来,竟把黑人选手的脑袋打得缩进了胸腔里,他的情人——一位金发女郎,见状惊叫起来,泪如雨下(让木偶双眼喷出两股清泉),那位白人选手连忙和她一起,花了吃奶的力气才将她的“亲爱者”黑人选手的脑袋,从其身体内象拔萝卜似地拔了出来,接着黑人选手突然复活,一场紧张、幽默的拳击比赛又开始了……
第三、趣味性。文艺的功能,除了教育以外,其娱乐性是最主要的。在这方面,木偶戏的趣味性,有其难以代替的功能。木偶哑剧《胖子与蚊子》中,在趣味性上动了一番脑筋。导演让剧中的胖子在木偶舞台的“挡片”(遮挡木偶操纵演员的幕布)上铺被睡觉,倏忽鼾声大作,木偶(布袋小木偶)的肚皮随着鼾声上下起伏,十分逼真逗乐。此时,一只蚊子嗡嗡飞上,对着熟睡的胖子猛地叮了一口,胖子在睡梦中下意识地动了两下,当蚊子再咬时,他连忙将头缩进了被子,而他两只胖胖的赤脚却从被中伸了出来,蚊子再咬,他仍鼾声如雷,双脚却连续搓动蹭痒痒;蚊子向他多次进攻,胖子终于被咬急了,一个“鲤鱼打挺”,猛地坐了起来,稀里糊涂地拿起一枝冲锋枪对着蚊子狂扫……台下观众被逗得前仰后合,乐不可支。
4、衍变更新
扬州木偶剧团的演出剧目十分丰富,其内容涉及面很广。过去旧木偶戏班演出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说唐》、《封神榜》、《杨家将》等改编的大戏,还有《小放牛》、《大补缸》等小戏计有几十出之多。1957年成立正规剧团后,陆续排演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白蛇传》、《秦香莲》等剧目。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又排演了现代戏《海防前哨》、《小虎卖瓜》以及《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京剧样板戏。80年代排演的《嫦娥奔月》;90年代排演的《琼花仙子》;进入新世纪以后的《三个和尚新传》和人偶剧《白雪公主》等,不断提升了扬州木偶戏的演出水准。
聪明的扬州木偶戏老艺人无论是学演老徽剧还是京剧,都能本着“扬长避短”的理念,去选择演出剧目,注重发挥本剧种特点,使演出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如演出木偶京剧《高老庄》时,增加了“变化、赌斗”的戏,剧中猪八戒不敌孙悟空,先后变化成蜈蚣、黄鼠狼、老虎;而孙悟空则随即变成公鸡、狗……这种相生相克的动物戏,既风趣幽默,又合情合理,更充分展现木偶艺术的特色,深得观者青睐。
扬州木偶戏能流传至今,并得到快速发展,与其剧目衍变的与时俱进、适应发展的规律分不开:
(1)适应成人观众需求的古装京剧样式。
上世纪90年代以前扬州木偶戏的观众都是成人观众为主,如《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红灯记》、《奇袭白虎团》等京剧样板戏和《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火焰山》、《孙悟空追歼通天鼠》及《嫦娥奔月》、《猪八戒出世》、《白蛇传》、《孙悟空闹龙宫》等剧,在苏、豫、鲁、皖、浙等省巡演,载誉大江南北,有的剧目还出国赴日本演出。
(2)适应少儿观众审美情趣的歌舞样式的儿童剧。
上世纪90年代创排的《琼花仙子》,自1995年排演以来,至2005年连续10年公演近2000场,小观众达100余万人次,为木偶戏演出史上所罕见。
导演:导人导偶两结合
前捷克斯洛伐克中央木偶剧院艺术部部长马立克博士说过:“木偶在这里并不是活人的缩形、供替品,而是可爱的、小巧的、有独立生命的象征和典型,通过它们的个人特征创造出对人类的感性、弱点、情欲和命运的含有微妙的、古怪的或飘渺倏忽的反映。”这里就很明显、准确地说明木偶艺术的意义。木偶剧作为独特的艺术品种,要尽量利用和发挥本剧种的特点和长处,去塑造可爱、小巧、有独立生命的象征和典型。在这一点上,导演要起重要的作用。
1、彰显特色
木偶戏的排练程序,其实和一般戏剧大致相同。要同样研读剧本、分析剧本,进行艺术构思,以及音乐、舞美设计等。所不同的有两点:一是木偶人的制作;二是演员在角色排练完成之后,再操纵木偶排练。制作木偶的任务下达给制作人员以后,导演即可给演员排戏了。导演根据导演艺术构思,要求演员根据所演角色特点,去体验角色,塑造人物个性。如排古装戏,就得讲究“四功五法”。对木偶演员的形体动作要求,不一定十分到位,但作为演员一定要心中有数,才能在操纵木偶时,恰到好处地去塑造木偶艺术形象。
“木偶家庭”是个大家族,除杖头、提线、布袋外,还有塑胶、铁枝、顶头和四川大木偶(和人体等同大小)等不同形式,各具特色。其中塑胶面型的木偶,肌肉、五官都能有表情变化,真实、生动而有趣……
作为木偶剧导演,和戏剧导演一样,要调动一切艺术表现手段,去着力塑造剧中人物。扬州木偶剧团演出的大型传统木偶剧《白蛇传》“盗草”一场中,导演焦锋综合运用了“杖头”、“提线”、“布袋”三种木偶形式,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本剧亦以杖头木偶为主。当白娘子为护所盗仙草和鹤童搏斗时,不敌逃去,鹤童随后追下,这时在山石后出现了小白娘子和鹤童(布袋木偶),造成恰似电影远镜头的艺术效果;布袋木偶虽小,但一人可以同时操纵交战双方,开打热烈火爆,严丝合缝,把剧情推向高潮。最后白娘子和鹤童滚下山坡,又恢复杖头木偶表演。当鹤童持剑刺向倒地的白娘子的危急时刻,随着一声:“徒儿,且慢动手”的呼喊,南极仙翁(提线木偶)从天而降,替白娘子解了围。同场中,杖头、布袋、提线三种形式的交替运用,配合自然,妙趣天成。舞台画面中,天、地、远、近形成不同视角,多方位、多层次,立体感很强,既烘托了气氛,又拓展了木偶舞台的表演区,加强了舞台的纵深感。在另一出木偶剧《大闹天宫》中,孙悟空偷吃仙酒仙桃,采用了塑胶木偶面型(即市场上玩具娃娃那种方法制作的塑胶面型),木偶面部的口、鼻、眉、耳、肌肉都可活动,十分幽默、滑稽,活灵活现,令人为之捧腹,一改木偶面部僵死的现状。
木偶剧在舞台上表演的是木偶,操纵它们,并替它们说话(配音)的演员,却必须不让观众看见。木偶戏是属于台上加台(即在剧场现有舞台上再搭一小台),由于木偶剧舞台结构独特,以致在舞台调度上,与戏曲便有不同之处。扬州木偶剧团以演杖头木偶戏为主,杖头木偶戏的演员是在木偶的下方操纵表演,木偶戏舞台水平线(即木偶立足之地)以下是空的,这使演员的幕后操纵十分灵活、方便,在不同场的情况下,可以一个演员连续赶演几个角色。神话剧《猪八戒出世》中,孙悟空变化的假小姐大闹洞房,为逃避猪八戒的纠缠,当猪八戒扑向她时,只见她往下一蹲就不见了。几乎在同时,在舞台的另一边又出现了一位风姿绰约,长得一模一样的假小姐,猪八戒再次走近,她又倏然不见。第三个假小姐又出现在猪八戒身后……调度灵活、迅速,体现孙悟空的机灵、顽皮的性格特征和“猴气”。其实先后三次出现的假小姐,是两个演员分别操纵两个假小姐交替表演的,这个假小姐下去,那个假小姐又上来……
观众看扬州杖头木偶戏,由于木偶舞台台面高达一米七,再加上剧场舞台原有的高度,观众必须仰视看戏,故木偶表演的舞台强区是在两公尺以内的纵深区域内进行,否则越往后走,木偶会显得越矮(由于观众仰视,水平线呈坡度的缘故)。故需求木偶演员操纵木偶时,越往天幕方向走,越要将木偶稍稍举高些,以弥补这一缺陷。
木偶的另一个特点,即幽默性。说到这个问题,实际上由木偶来演人,本身就是件幽默的事情。木偶原本就是一个个十分讨人喜爱的玩具、工艺品,用木偶去演人,瞧它在舞台上活灵活现的神气劲儿,不令人感到幽默吗?木偶戏可以不受剧种、曲调和题材的局限,所以演出的剧目内容十分广泛,创作思路是十分宽广而多元化的。既可以演成人戏,更擅长演出童戏,甚至幼儿戏。今天,人们不仅仅需要神奇变幻的神话戏,更需要与他们息息相关的,与时代同步的戏,如演其他艺术门类的动画、相声乃至喜闹剧,让观众得到一种寻味久远的享受。而木偶戏过去很少出现现代题材的讽刺和幽默的节目,实际上木偶戏完全可以利用在造型和表演上夸张、变形的优势,利用卡通、漫画的手法,将哲理形象化和具象化,起到其他艺术门类难以起到的作用,只要选材得当,表导演手法独特、新颖,就会受到观众欢迎。
《猪八戒出世》中赤脚大仙的脑袋可以伸高、缩低,木偶脑袋在颈上转圈;在八戒背假小姐(悟空变化)过独木桥时,导演让桥身来了个360度的大转动。前者表现小丑人物的风趣、恢谐的性格,后者体现了神怪人物的荒诞、离奇的色彩和“仙气”,充满情趣。
我要留言
文贵新,发人深思动人心;文贵奇,使人入神着人迷;文贵精,如果删句一场空;文贵真,热情打动石头心;
章主题明确,文情并茂。深深的打动人心,引发共鸣
八千里路的云与月,全部在阅读中走进了我心灵的深处
平凡中显示出不凡的文学功底,可谓字字珠玑。辞藻华丽营造氛围
构思新颖,题材独具匠心,情节跌宕起伏紧扣人心
您的文章主题明确,文情并茂。深深的打动人心,引发共鸣
努力就能成功,坚持确保胜利
永远都不要放弃自己,勇往直前,直至成功!
磨练,使人难以忍受,使人步履维艰,但它能使强者站得更挺,走得更稳,产生更强的斗志。
一时的挫折往往能够透过不屈的搏击,变成学问及见识。
别小看任何人,越不起眼的人。往往会做些让人想不到的事
的一生就像一篇文章,只有经过多次精心修改,才能不断完善
虽然我们无法改变人生,但能够改变人生观。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我们能够改变心境。
加油,没有什么事是做不了的
命运是不存在的,它但是是失败者拿来逃避现实的借口
坚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坚持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
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遇到困难时不要抱怨,既然改变不了过去,那么就努力改变未来
谢谢作者的无私奉献,木偶戏传承和发扬需要你我的共同努力。
有梦想的人最棒~